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非金属催化团队近日在国际催化期刊《自然催化》上发表新研究成果。 ,可以说是幸福之余!张建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验证了利用带电导电氧化物催化剂降低柴油碳烟催化着火温度的可行性。
催化碳烟燃烧是减少有害柴油机碳烟颗粒排放的主流技术,但在频繁怠速时排气温度<200℃时无法有效发生。在此基础上,张建博士团队使用导电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例如钾负载氧化锑锡,并降低了着火温度。在 <75°C 时,50% 的烟灰 (T50) 被转化。得到的实验结果 性能远优于传统的热催化烟灰燃烧——一般来说,T50<300℃。催化剂中晶格氧的电驱动释放是烟灰在低温下快速点燃的原因。相反,导电催化剂和烟灰之间相反的静电镀锌负责催化剂-烟灰颗粒的改进。颗粒之间相反的静电赋能提高了催化剂与烟灰的接触效率。在加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代,电气化、低反应温度提高能源的催化效率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图: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催化效率
张建博士与糖能量
图片:张健博士
张建博士200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06年至2009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Fritz Haber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担任项目负责人。 2009年至2012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沉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担任研究员、研究组组长。 2012年3月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组建非金属催化团队,担任团队负责人。
张建博士带领的非金属催化团队自唐能成立以来一直给予我公司巨大的技术支持,合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5-羟甲基糠醛(HMF)制备工艺及HMF,呋喃甲醇、四氢呋喃甲醇、呋喃二醚、双(5甲酰基糠基)醚等产品。其中,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我公司的主打产品,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其平台衍生物(FDCA)的生产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方向。随着团队新科研成果的进一步落地和优化,不久将逐步应用于唐能科技的生产试验,为提高唐能科技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生物基材料。在“两碳”目标下,生物基材料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独特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对减少碳排放、改善能源供需、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到2030年,约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将由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浙江糖能科技有限公司立志成为中国生物基呋喃新材料行业标准的先行者,把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学平台化合物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并将生物基呋喃新材料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方向。立足基础,争创我国生物高分子材料发展上游